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综合 > 正文

评论区丨AI再聪明也成不了精

2023-02-11 09:56:05 半岛都市报

本期话题


【资料图】

您知道ChatGPT吗?作为一款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它能够根据聊天对象提出的要求,进行文字翻译、文案撰写等工作,短短两个月在全球收获超1亿用户,成为史上增速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众多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局。而本周,“美国89%的大学生都用ChatGPT做作业”“ChatGPT会不会使底层程序员失业”等话题连续冲上微博热搜,有网友称“好用到吓人”。但最近的不少测试却显示,ChatGPT就是妥妥的“话术大师”,它的创作中“正确的废话”占比不小。那人工智能真会导致大批人失业吗?未来你会依赖它吗?对此,有观点提醒:对待新技术,相比于杞人忧天,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规避滥用等现实问题。

对人工智能,莫要谈虎色变 

□特约评论员 高亮

继人工智能绘画之后,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再次成为全球流量收割机。能写代码、会答题的ChatGPT,又一次引发人们关于“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会不会失业”的讨论和焦虑。

其实,面对未知,焦虑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无可厚非。但在人工智能面前,我们无须“谈虎色变”。要知道,再厉害的人工智能也只是机器。每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之后,人类并没有被机器取代,反而是利用机器让生活更加美好。无论是“阿尔法狗”还是“阿凡达”式脑控机器人,人工智能本身并不能像人类一样独立思考,也不具备人类的感性、想象等特质,即使号称“天赋异禀”的ChatGPT也存在不少硬伤,在聊天中,其“自我介绍”中就坦言了自己的不足:偶尔也会出错,数据库的实时性有待考量……

对于人们担心的就业问题,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可能会在短期内对就业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其发展和应用会创造更大就业空间,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正如网友所说,“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行业,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人工智能注定无法超越人类。与其囿于人工智能的焦虑,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应对智能化时代上来。

恩格斯曾说:“当技术浪潮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更新、更勇敢的头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当然,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风险与挑战:为抢“风口”,一些地方一窝蜂地开建人工智能园区,导致资源浪费;缺乏伦理道德规范,有可能诱发隐私泄露的伦理道德风险,等等。人工智能不是玩酷耍炫,要想真正发挥人工智能“头雁”效应,就要处理好人工智能发展与法律、安全、道德伦理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让这一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作者为中央级媒体从业者)

科技进步为人类开启无限可能 

□特约评论员 高存玲

科技进步带来的不总是欢呼,质疑、恐慌和担忧却似乎总伴左右。ChatGPT也未能幸免。在科技领域堪称“进步”的创新性成果,一旦放置于人类社会这一更加复杂的场域,是善是恶就需重新考量。

对于那些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技术性成果,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把控好“科技列车”的方向盘。例如,基因编辑、生物克隆等技术可能存在伦理、基因安全等方面的风险,对其加以严格限制才能关紧潘多拉魔盒。对于那些尚存争议的技术,我们则应采取开放的态度,在论争中使真理愈加显明,通过论争反向催促技术补足短板、实现飞跃。

面对科技进步,最不应产生的就是恐慌。人工智能堪比两次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和电力技术。蒸汽机和电力解放了人的体力,人工智能正在不断解放人的智力。它们都蕴藏着巨大的变迁潜力,给人类开辟了无限可能。当人的身体从繁重的生产活动中解脱出来,当整个社会的劳动消耗不断降低,人类才更有可能享受丰裕且自由的生活。

新技术成长过程中的缺憾、不足乃至乱象,难免引发人们的质疑和担忧。变局下的个体遭遇的种种阵痛,也将成为技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技术性失业是最显著的阵痛。以无人驾驶为例,它的全面商用将使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乃至于大货车司机失去饭碗。这无疑是整个社会需谨慎面对的严峻问题。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化,技术性失业或许将成为无法避免的事实。

如何应对科技进步带来的剧变,是每个人都应回答的考题。本雅明在《摄影小史》中的描绘或许能给我们以启发。摄影术发明后,最先受到冲击的是当时的肖像画画师。更加逼真、“作画”效率更高的照相机给画家们带来巨大影响。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积极接纳新技术,从一名画师转型为人像摄影师,一部分画师则从对“逼真”的追求中解脱出来,给人类留下无数传世名作。

ChatGPT按下了加速键,未来会有更多人工智能产品问世。质疑、担忧和警惕无可厚非,恐慌则大可不必,我们要做的是张开双臂,拥抱那即将到来的未来。(作者为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

要创新,不要概念性炒作

□特约评论员 宋守山

我在考虑要不要用ChatGPT来写作一篇关于它的新闻评论,又担心依据既定程序所设定的规则,搬弄技巧、堆砌词藻。毕竟机器人写作新闻稿件已不是新闻,前些年就有人在炒作这种概念。但到头来无非是基于“大数据”所进行的稿件自动生产,虽然成稿速度快,但很难对事件进行深度判断和分析,更难以描绘复杂的人类情感。

可是,近几天关于ChatGPT的信息则明显带着一股焦虑。这些信息让人觉得ChatGPT已经完全超越了机器人写作,不仅能够写作业、写论文,还能够揣测你的内心。甚至有人宣称ChatGPT能够深度学习、自我进化。这一技术的出现,对于企业和人类而言,如果错过这班车,就很可能被时代淘汰。

仔细一想,类似的“错过”好像已经不是一次了。这些年,被命名为“元年”的事件似乎不少。比如2021年就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好像一直到ChatGPT出现之前的舆论场中,也是一波这样的“不容错过”,轰轰烈烈,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都在“攻城略地”,似乎不争得先机,做某一领域的“元宇宙第一人”,就得仰天长叹、捶胸顿足。

“元宇宙”的热度尚未减退,现在又出现了“ChatGPT”,不由得让人感叹,“不是咱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我也忍不住尝试了一下神奇的ChatGPT,但没有发现跟一个更为复杂的聊天机器人有太多区别。但我还是在想,这一次,到底真的是科技在发生着划时代的改变,还是一种新的炒作。毕竟连不炒股的我都知道,选择一只股票,不能只看它炒作的概念,而更应该去看概念背后的市场趋势和发展脉络。否则,很可能成长为股市中绿油油的韭菜。所以,那些炒股的人面对一个新概念都极为审慎。毕竟,股票中涨涨停停都是自己的真金白银不是?对待ChatGPT似乎也应如此。

我们每个人都害怕错过任何一个风口。毕竟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可能是财富重新洗牌的时刻。当然,如果真的是一次新工业革命的到来,我们倒也不能只让社交媒体和资本嗨起来,应该奋力追赶的更应该是科技界。否则,面对舆论场上的一边倒,我倒是很想问一下ChatGPT:告诉我,下一波炒作哪里?(作者为新闻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

互动留言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

每一次新的AI技术的出现,市场上都会有一个担忧,就是AI会不会有一天会替代人类的思考,抹杀人类的创新能力。我认为,AI并不会,比AI更加智能的永远都是人,而创新是人类智能的体现。AI替代的是那些“伪创新”,就比如达芬奇在创作《岩间圣母》时,画面的许多背景部分交给他助手画,这些低程度的、重复性的“伪创新”今后可以交给AI来做,这有助于“去伪存真”,激励真正的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重庆大学朱星橦:

ChatGPT最凸显的问题在于“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ChatGPT看似严谨和充满逻辑的回答却漏洞百出,成为“废话文学”的天堂。因而,ChatGPT只能作为猎奇和寻求放松的聊天工具,而不能成为寻求正确答案的“智多星”。

@郁风:

AI的计算也许基于绝对理性,但人区别于机器的最大特点是拥有感情和爱。掌握、善用好ChatGPT等AI工具,也许是未来人们的重要技能之一,它也会敦促人类自身的不断进步和反思。

@高源:

未来的AI也许会像人类一样完成很多任务,但取代任务并不意味叫板人类,只会再次释放人类智慧的潜在能力。

@张冬梅:

这一爆款AI应用的“出圈”,有赖于长年的AI技术研发积累,受益于深度学习技术突破、算力提升、大数据积累等诸多因素。向前看,ChatGPT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在发展中不断解决问题、实现突破。无论如何,新技术引领新发展、创造新生活,值得期待。

话题征集

聚焦一周新闻热点事件,深度思考,理性评述,百家争鸣,激浊扬清。亲爱的读者,欢迎您参与“评论区”的话题讨论,无论是微言片语还是长篇大论,我们都期待您来一吐为快。

邮箱:bandaobianjibu@163.com